2023年教師招聘考試每日一練第74期答案
來源:中公教師招聘考試網 發布時間:2023-05-09 09:01:02
教師招聘信息匯總 | ||
---|---|---|
教師招聘公告信息匯總 | 教綜明師全程班 | 學科明師全程班 |
教基必刷6000題 | 教招幼兒全程班 | 內部資料免費領 |
相關推薦:2023年教師招聘考試每日一練第74期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現代學生觀的觀點。
現代學生觀包括: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學生是責權主體。
綜上所述,選項ABD均屬于現代學生觀的觀點,故本題選擇選項C。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觀。我國新課改學生觀的內容包括: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選項A,學生是發展中的人。第一,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第二,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第三,學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
選項B,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第一,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第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第三,學生是責權的主體。
選項C,學生是獨特的人。第一,學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第三,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選項D,學生是教育活動的對象和自我教育的主體是學生的特點之一。首先,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其次,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質,可以進行自我教育。學生主觀能動性表現在三個方面:自覺性、獨立性、創造性。
題干中,張老師對李鵬的評語是“雖然還存在諸多不足,但只要繼續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進步”,既看到了學生當前發展的不足,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也相信學生可以通過努力取得進步,有巨大的發展潛能,評語最能體現出的學生觀是學生是發展中的人。選項B、C、D均與題意不符,排除。故本題選A。
3.【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主張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社區型開放的教師。
選項A,榜樣示范者,屬于傳統的教師角色,即教師的言行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涿兰~斯曾說過,教師的職務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學生具有向師性的特點,教師的言論行為、為人處世的態度會對學生具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選項B,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與課程是彼此分離的,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從教材——教學參考資料——考試,教師只是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規定的機械執行者,各種教學參考資料的簡單照搬者。長此以往,教學與課程分離,使教師喪失了課程的意識、喪失了開發課程的能力。
選項C,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要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體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
選項D,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在傳統的中小學教師的職業生涯中,教學活動和研究活動是彼此分離的,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認為研究是專家的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最適宜教師的研究方式就是“行動研究”。新課程倡導的教師行動研究的基本模式是“實踐+反思”。
題干中“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強調教師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成為學生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體現的是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選項A、B、D均與題意不符,排除。故本題選C。
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課程評價的模式有:目標評價模式、目的游離評價模式、CIPP評價模式、CSE評價模式。
選項A,目標評價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泰勒,他認為:“評價是一個過程,是一種測定教育目標在課程與教學方案中究竟被實現多少的過程。”在他看來,教育目標是課程評價的出發點和基本依據,是進行課程評價的決定因素,而教育目標的作用是要成為改變學生行為的標準,即泰勒注重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他將課程評價分為四步:確定課程目標(最為關鍵的一步);根據目標選擇課程內容;根據目標組織課程內容;根據目標評價課程。
選項B,目的游離評價模式是由美國學者斯克里文針對目標評價模式的弊病而提出來的。此模式主張把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計劃實際的結果”上來,評價除了要關注預期的結果之外,還應關注非預期的結果,更多地考慮課程計劃滿足實際需要的程度。
選項C,外觀評價模式是由斯塔克提出的。他將評價縱向分為三個層次:即先在、過程和結果。先在是指教學之前已存在的、可能與結果有因果關系的各種條件;過程是指教學過程,主要是指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結果是指實施課程計劃的效果。
選項D,美國學者斯塔弗爾比姆1967年在對泰勒行為目標模式反思的基礎上提出了CIPP模型。包括四個步驟: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成果評價。
題干表述的是目的游離評價模式的特點。選項A、C、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B。
5.【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六藝的指的是“禮樂射御書數”,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馭馬車;書:書法;數:算術。按照學科性質分為三大方面:禮樂、射御、書數。學科課程,也稱“分科課程”,以學科為中心編制的課程,即分別從各門科學中選取部分內容,按學科自身的邏輯順序組織教材,進行教學,并且規定了一定的學習時數和期限。它是以文化遺產和科學為基礎組織起來的各門學科及傳統的課程形態的總稱,各門學科各具固有的邏輯和系統,是獨立地、并列地編成的。六藝也是按照自身邏輯進行編排,因此屬于學科課程。故此題選A。
BC選項,活動課程也稱為經驗課程,是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以兒童的主體性活動的經驗為中心組織的課程,強調學習者當下的直接經驗的價值,主張在活動中進行教學和教育。
D選項,校本課程指由學生所在學校的教師編制、實施和評價的課程,校本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通過課程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
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故此題選A選項。
6.【答案】ACD。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之間的關系。顯性課程指的是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而正式列入學校教學計劃的各門學科以及有目的、有組織的課外活動。隱性課程指學生在學校情景中無意識地獲得經驗、價值觀、理想等意識形態內容和文化影響。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的相互關系表現為轉換關系、遞進關系和互補關系。
選項A,遞進關系: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是相互促進的,在相互依賴中共同發展。一般來說,顯性課程在其自身的運動過程中,通過普遍性的經驗積淀,逐漸形成新的隱性課程,推進隱性課程的發展。反過來,隱性課程又會為顯性課程提供直接經驗或社會政治、價值體系支柱等。
選項B,制約關系為干擾項,故排除。
選項C,互補關系:學生擺脫課堂教學的局限,從學校的生活氛圍、人際交往和關系以及各種文化活動中接受教育,彌補顯性課程中的不足,共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選項D,轉換關系: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的關系不是靜態的,而是一種互動辯證的關系。范蘭絲從歷史角度提出了隱性課程的東西在過去未必是隱性的,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的設計或者組織使隱性課程轉化為顯性課程。例如,我們可以挖掘隱含于教材中思想政治內容,有意識地傳遞給學生。
故本選項B不符合題意,故選ACD選項。
7.【答案】BCD。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課程標準的內容。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的具體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它規定了學科的教學目的和任務,知識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有關教學法的基本要求。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直接依據,也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包括(1)前言;(2)課程目標;(3)內容標準;(4)實施建議;(5)附錄。因此,本題選擇BCD。
選項A,課程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課程計劃包括:(1)教學科目的設置(首要問題);(2)學科順序;(3)課時分配;(4)學年編制與學周安排。
8.【答案】×。中公教育解析:廣義的課程是指為實現學校教育目的而選擇的教育內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或者說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各種活動的總和。廣義的課程不僅包括靜態的內容,還包括動態的過程。
所以本題干描述是錯誤的。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程的類型。校本課程指學校在確保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有效實施的前提下,針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結合學校的傳統和優勢及辦學理念,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的課程資源,自主開發或選用的課程。主導價值在于通過課程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校本課程的形式多種多樣,不一定非要落實到書面教材之上。故本題表述錯誤。
10.【參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1)造成“家長批改作業”的原因:
①教師對自身角色及職責認識不到位,未樹立正確的教師觀,未做到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②家庭和學校共育理念值得提倡,但是各自的職責混淆,家校合作方式缺乏合理性。
③對“減負”理解不到位,一味減輕教師工作量,而忽略“減負增效”的意義。
(2)叫停這一現象的意義:
①有助于落實“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核心理念,有助于教師科學評價、診斷學情、有效實施因材施教的能力。
②有助于實現真正的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避免出現“學校減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等現象,避免家校矛盾愈演愈烈。
③是落實素質教育、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有助于營造教育良好生態,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李明)
推薦課程
隨機推薦
- 1 2023湖北仙桃市從退役軍人中專項招聘中小學教師綜合成績公示
- 2 2023廣東江門市臺山市技工學校招聘教師1人公告
- 3 2023湖南長沙理工大學第二批招聘現場資格審查及試講通知
- 4 2023新疆兵團興新職業技術學院第三批次招聘總成績及進入體檢環節人員名單公告
- 5 2023廣東廣州市增城區招聘教師(第四批)綜合成績和體檢公告
- 6 2024山東濰坊市臨朐縣引進教育人才50人公告
- 7 2023遼寧沈陽理工大學招聘高層次人才擬聘人員公示(第一批第七次)
- 8 茅箭區2023年下半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資格擬通過人員名單公示
- 9 2023甘肅慶陽市隴東學院招聘合同制人員筆試成績公布
- 10 2023山西太原市萬柏林區招聘教師筆試成績查詢公告
